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广东 深圳市
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,也是确保“绿水青山”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落地的关键。
核心理念:从“事后补救”到“事前预警、事中管控”
传统的监测往往侧重于竣工验收前的数据收集,更像是一种“事后证明”。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意味着将监测融入项目从“诞生”到“终结”的每一个环节,使其成为动态管理、风险预警和科学决策的“眼睛”和“大脑”。
一、什么是水土保持的“全链条”与“全过程”?
全链条:指参与项目的所有责任主体链条,包括:
建设单位(责任主体)
设计单位(方案编制)
施工单位(措施落实)
监测单位(独立监测)
监理单位(施工监理)
全过程: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链条,包括:
前期阶段:项目立项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批。
施工准备阶段:表土剥离、防护、临时措施布设。
施工阶段:土方开挖、填筑、边坡整治、措施实施。
试运行与竣工验收阶段:措施效果评估、植被恢复、竣工验收。
后续管护阶段(如有需要):运营期的水土保持设施维护。
二、如何通过加强监测来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管?
(一)前期阶段:高标准起步,奠定监测基础
强化方案中的监测章节:
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必须明确、具体、可操作的监测计划,包括监测点位、频次、指标、方法以及达到何种标准。
将监测方案的质量作为评价设计单位和审批方案的重要依据。
建立监测单位准入与承诺制:
对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建立能力评估和信用档案。
监测单位在项目开始时即提交信用承诺书,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。
(二)施工阶段(核心环节):动态监测,智慧预警
这是监管压力最大、风险最高的阶段,需要运用多种手段。
推行“互联网+监测”模式:
视频监控:在重点区域(如弃渣场、高边坡、出入口)安装高清摄像头,实现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。
无人机(UAV)遥感监测:定期航拍,通过正射影像和三维建模,精准核算土石方量、边坡变化、植被覆盖度等,快速发现问题区域。这是实现全覆盖、高效率监管的利器。
自动传感设备:在关键点位布设自动雨量计、泥沙沉降仪、径流收集装置等,实现水土流失因子的自动采集和传输。
卫星遥感:对大范围、线性工程(如道路、管线)进行宏观监控。
构建统一的智慧监管平台:
将上述所有监测数据(视频、影像、传感数据、人工巡查记录)整合到“深圳市智慧水保平台”。
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:
数据看板:实时展示各项目监测数据和水土流失风险等级。
智能预警:当监测数据(如裸露面积突然增大、泥沙含量超标)超过阈值时,系统自动向监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。
任务派发与闭环管理:接收到预警或问题后,平台自动生成整改任务,派发给施工单位,并跟踪整改过程直至销号。
强化监测报告的“牙齿”:
要求监测单位不仅报告数据,更要分析问题、提出整改建议。
监测季报/年报必须如实反映问题,其质量作为监测单位信用评价的核心依据。对隐瞒不报、弄虚作假的监测单位进行严厉惩处。
(三)验收与后续阶段:效果评估与信用闭环
以监测数据为验收依据:
竣工验收必须基于完整、连续的监测数据,证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已达到方案设计的防治目标。
将监测最终报告作为验收的强制性文件。
实施后续评估:
对重大或敏感项目,在验收后1-2年内进行“后评估”监测,重点评估植被恢复的稳定性和措施的长期有效性。
三、如何通过监管将“链条”和“过程”拧成一股绳?
明确并串联各方责任:
建设单位负总责,需督促监测、施工、监理各方履职。
监测单位是监管的“前哨”,其数据是评价其他单位履职情况的客观证据。
施工单位根据监测预警和监理要求进行整改。
监管部门根据监测信息实施精准执法和差异化监管。
建立基于监测结果的信用监管体系:
将全过程的监测结果(包括措施落实时效、问题整改率、监测报告质量等)转化为所有责任主体的信用评分。
激励:对监测表现好、水土保持效果佳的项目和相关单位,在招投标、评优评先中给予加分。
惩戒:对监测发现问题多、整改不力、数据造假的主体,纳入失信名单,实施联合惩戒。这将使监测从一个“旁观记录”工具,转变为一个强有力的“管理指挥”工具。
深圳的优势与行动建议
深圳优势:强大的科技实力、充足的财政支持、高效的行政体系、成熟的智慧城市基础。
行动建议:
立法与标准先行:修订《深圳市水土保持条例》,明确全过程监测和信用监管的法律地位。制定深圳版的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》,提高标准。
打造智慧水保“大脑”:升级或新建全市统一的智慧水保监管平台,实现与规划、住建、环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。
培育专业市场:引导和规范水土保持监测、监理市场,通过培训和考核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与职业操守。
实施示范项目:选取几个典型的大型项目,作为全过程、高科技监测的示范点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“深圳经验”。
通过以上措施,深圳能够将水土保持监测从一项被动的、孤立的、技术性的工作,转变为一个主动的、联动的、智能化的核心监管体系,真正实现对水土流失风险的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,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