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广东 深圳市
精准地指出了深圳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两个关键且相互关联的举措。下面我将对这一策略进行详细解读,阐述其内在逻辑、具体做法和重要意义。
核心逻辑:监测是“眼睛”,轮作休耕是“手段”,水土保持是“目标”
这是一个“基于监测的科学决策”和“通过农艺措施精准修复”的闭环管理过程:
监测先行(稳步实施监测):通过持续、稳定的监测,掌握全市耕地土壤的健康状况、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点和严重程度。这为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,回答了“哪里需要做?”和“需要做到什么程度?”的问题。
精准施策(轮作休耕):根据监测结果,在需要休养生息的耕地上,有针对性地实施轮作或休耕。这不再是“一刀切”的政策,而是数据驱动的精准生态干预,直接作用于水土保持目标。
一、关于“稳步实施水土保持监测”
在深圳的语境下,监测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先进性:
监测内容:
土壤物理指标:土壤侵蚀模数(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)、土壤厚度、土壤紧实度、入渗率等。
土壤化学指标:土壤有机质含量、pH值、养分(氮、磷、钾)含量、重金属污染状况等。
生态环境指标:植被覆盖度、生物多样性、田间生物(如蚯蚓)数量等。
水文指标:地表径流量、径流中泥沙含量、氮磷等面源污染物浓度。
监测手段:
“空天地”一体化:
卫星遥感:宏观监测土地利用变化、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。
无人机巡查:对重点区域进行高精度地形测绘和作物长势监测。
地面监测站:布设径流小区、自动雨量站、土壤墒情站等,获取实时、精准的现场数据。
物联网传感器:在土壤中部署传感器,实时传回土壤温湿度、养分等数据。
为什么强调“稳步”?
水土保持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持续的数据积累才能科学评估。
“稳步”体现了深圳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长期投入的决心,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。
二、关于“实施耕地轮作休耕”
在深圳地少价高、以都市农业为特色的背景下,轮作休耕被赋予了更精细的内涵:
1.耕地轮作
目标:打破连作障碍,改善土壤结构,减少病虫害,提升地力。
深圳特色模式:
粮-菜-绿肥轮作:种植一季水稻或玉米后,接一季蔬菜,然后在休耕期或冬季种植紫云英、苕子等绿肥作物,翻压后还田培肥。
深根-浅根作物轮作:如将深根系的果树或豆类与浅根系的叶菜类轮作,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养分。
水旱轮作:在有条件的区域实行“水稻-蔬菜”水旱轮作,能有效改变土壤生态环境,减少土传病害和杂草。
2.耕地休耕
目标:让过度利用的耕地“喘口气”,实现自然修复。
深圳特色模式(不是简单抛荒,而是“主动休耕”):
种植覆盖作物休耕:在休耕期间不种经济作物,而是种植豆科牧草、绿肥等覆盖作物,全程覆盖地表,固氮培肥,防止水土流失。
生态修复式休耕:对于坡度较大、水土流失风险高的耕地,退耕还林还草,或转变为生态湿地、雨水花园等,提供生态服务功能。
土壤消毒与改良休耕:利用休耕期进行太阳能消毒、添加有机肥、客土改良等,主动修复土壤。
两者如何协同作用?
这是一个完美的“监测-评估-决策-行动”循环:
监测发现风险:监测数据显示A地块土壤有机质持续下降,地表有轻微侵蚀沟。
科学评估:专家研判认为,长期种植单一叶菜导致土壤退化。
精准决策:制定方案,对A地块实施“蔬菜-绿肥”轮作,并在下一个种植间隙期进行覆盖作物休耕。
行动与再监测:农户执行轮作休耕方案。监测系统继续跟踪该地块的土壤有机质、侵蚀状况等指标。
效果验证与调整:一段时间后,监测数据显示土壤健康指标好转,证明措施有效。否则,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