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山东 潍坊市
在诸城开展工程作业,租赁吊车是常见的设备选择。但不少人在租赁前会忽略一个关键问题:作业场地的空间高度是否需要测量?答案很明确——必须测量。看似简单的高度数据,直接关系到吊车作业的安全、效率与合规性,绝非可省的“小事”。
一、为什么必须测量作业场地空间高度?
1.规避设备碰撞风险,守住安全底线
吊车作业时,臂架需要频繁伸缩、旋转,若场地上方存在高压线、架空管道、建筑物屋檐、树木等障碍物,未提前掌握高度数据,极易发生臂架与障碍物碰撞的事故。轻则导致设备变形、部件损坏,重则可能引发高压线短路、管道破裂等次生灾害,甚至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。测量高度能提前识别这些隐患,为吊车作业划定“安全空域”。
2.保障作业效率,避免工期延误
不同型号的吊车,其最大臂架高度、作业半径对应的垂直高度存在差异。若未测量场地高度,可能出现“租来的吊车臂架不够高”或“臂架过高却因场地高度限制无法充分展开”的情况。前者会导致无法完成吊装任务,需要重新更换设备,浪费时间与租赁成本;后者则会迫使作业人员调整操作方案,降低作业效率,间接延误整体工期。
3.符合安全规范,规避合规风险
根据吊车作业相关安全规范,作业前必须对场地环境进行全面勘察,空间高度是勘察的核心指标之一。若未测量高度就盲目作业,属于违规操作范畴。一旦被监管部门检查发现,或发生安全事故后追溯责任,相关单位与个人需承担相应的处罚,同时还可能影响后续工程的资质审批。
二、不测量空间高度,可能面临哪些具体风险?
除了上述宏观影响,不测量高度的“后遗症”还会直接体现在作业环节:
设备损耗加剧:臂架若频繁在接近障碍物的高度作业,即使未直接碰撞,也可能因距离过近导致臂架涂层磨损、部件受力不均,缩短设备使用寿命;
操作难度陡增:操作人员需时刻警惕上方障碍物,无法专注于吊装精度,可能导致吊装物体晃动、定位偏差,增加货物损坏的概率;
应急处置被动:若作业中突然发现高度不足,临时停止作业调整时,吊装的重物可能悬停在空中,形成“高空隐患”,后续处置难度与风险都会大幅提升。
三、如何正确测量作业场地空间高度?
1.选对测量工具,确保数据精准
优先使用激光测距仪,其测量范围广、精度高(误差通常在±1mm内),且能快速获取不同点位的高度数据;若场地条件有限,也可使用卷尺配合水平仪,但需注意多人协作,避免因测量角度偏差导致数据不准。
2.扩大测量范围,不止“作业点正上方”
测量时不能只关注吊装货物的正上方高度,还需涵盖吊车停放位置、臂架旋转的整个轨迹范围。例如,吊车臂架从水平旋转到垂直的过程中,所有可能经过的空域高度都需测量,避免因“局部高度足够、周边高度不足”引发问题。
3.考虑特殊情况,预留安全余量
若场地上方有易晃动的障碍物(如树木枝条),或作业期间可能出现大风等天气,测量后需额外预留0.5-1米的安全高度余量;若存在高压线等特殊障碍物,还需结合相关规范,确保吊车臂架与高压线的距离符合安全标准(通常不小于6米,具体需参照电压等级要求)。
四、租赁前,除了高度还需勘察这些场地信息
测量空间高度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其他场地条件:
地面承重能力:需确认场地地面是否能承受吊车自重与吊装重物的总压力,避免地面塌陷;
地下管线分布:了解是否有地下水管、电缆、燃气管道等,防止吊车支腿碾压导致管线破损;
周边通行条件:检查场地入口、通道宽度是否能满足吊车进出,避免设备到场后无法进入作业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