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海南 琼海市
景观石是园林造景的“点睛之笔”,一块合适的景观石能让园林氛围更显自然灵动。但不少吊装作业中,却常出现草坪被碾压枯黄、灌木被碰撞折枝、乔木根系受损的问题——不仅破坏了原有绿化景观,还得额外投入成本修复,既费钱又影响整体美感。其实,只要做好全流程的细节把控,景观石吊装完全能和周边绿化“和平共处”。
一、前期勘察:摸清“绿化家底”,避开风险区
吊装前的勘察是避免绿化损坏的“****道防线”,核心是摸清吊装区域及周边的绿化情况,提前规避风险。首先要详细记录绿化种类:比如吊装路线附近有哪些植物,是浅根系的草坪、灌木,还是深根系的乔木?不同植物的耐受度不同,浅根系植物更怕碾压,乔木则需警惕根系被破坏。其次要标记植物关键位置:用石灰或标识牌标出乔木的根系分布范围(通常是树冠投影范围内)、灌木的生长边界,避免吊装设备或石材靠近这些区域。另外,还要排查地下隐藏风险,比如绿化下方是否有灌溉水管、线缆等,若有需提前标记,防止吊装时误挖损坏,进而影响植物供水或存活。
除了绿化本身,还要规划合理的吊装路线。路线需避开密集绿化区,优先选择硬化路面或临时开辟的“临时通道”;若必须经过少量绿化,要测算好设备和石材的重量,判断该区域土壤能否承受,提前做好加固准备。
二、现场操作:每一步都给绿化“留余地”
吊装过程中的操作规范,是保护绿化的“核心环节”,需从设备停放、石材起吊、移动防护三个方面入手。
设备停放要“不压绿、少占地”。吊车、运输车等重型设备,绝不能直接停在草坪或灌木区,即使是临时停靠,也要在地面铺设钢板或路基箱——这些材料能分散设备重量,避免轮胎或履带碾压土壤,导致土壤板结、根系缺氧。若设备需靠近乔木,停放点需距离树干至少1.5倍树冠半径,防止设备震动影响根系。
石材起吊和移动要“稳、慢、柔”。起吊时,要用软质吊带(如尼龙吊带)包裹景观石,避免钢丝绳等硬质工具划伤石材,同时防止石材在起吊过程中晃动,碰撞到周边植物;起吊高度要足够,确保石材在移动过程中能高于周边灌木和乔木的高度,避免刮擦枝叶。移动过程中,吊车操作要缓慢平稳,专人指挥,实时观察石材与绿化的距离,一旦发现有碰撞风险,立即暂停调整。
另外,现场要设置“绿化保护区”。用彩条布、围栏等将吊装区域周边的绿化围起来,一方面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避让,另一方面防止吊装时的碎石、泥土落入绿化带,影响植物生长。若绿化靠近吊装点,还可在植物顶部覆盖遮阳网或草帘,避免石材掉落的碎屑砸伤枝叶。
三、吊装后:及时“补救”,让绿化回春
吊装结束不代表绿化保护的结束,及时的后期恢复能减少对绿化的长期影响。首先要清理现场杂物:将吊装过程中掉落的碎石、泥土、包装材料等从绿化带中清理出来,避免这些杂物覆盖草坪、堵塞植物根系呼吸。其次要修复受损土壤:若有设备临时碾压过的绿化区域,需用铁锹轻轻翻松土壤(注意避开植物根系),撒上少量有机肥,再浇水保湿,帮助土壤恢复透气性,让草坪或灌木的根系重新生长。
对于轻微受损的植物,要及时修剪残枝败叶,避免伤口感染;若乔木或灌木出现倾斜,需用竹竿或支架固定,扶正后夯实根部土壤;草坪若有局部枯黄,可补种相同品种的草籽,覆盖薄土并浇水,促进草坪恢复。
景观石的“落地”,不该以牺牲绿化为代价。从前期勘察摸清“绿化家底”,到现场操作步步谨慎,再到后期及时修复,每一个细节的把控,都是对园林景观完整性的守护。只有让吊装作业与绿化保护“同频”,才能既留住景观石的“自然之美”,又守住园林的“绿意生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