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海南 万宁市
随着气温骤降,低温环境给吊车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,其中液压管路冻裂是困扰操作人员的常见问题。液压管路一旦冻裂,不仅会导致吊车停工,增加维修成本,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。想要有效避免这一问题,需从低温对液压系统的影响原理出发,做好全流程防护,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。
一、先搞懂:低温为何会让液压管路“扛不住”?
低温环境下液压管路易冻裂,核心原因集中在三点:一是液压油受低温影响,黏度会大幅增加,流动阻力变大,导致管路内压力骤升,超出管路承受极限;二是液压系统中若残留水分(如加油时混入、空气中水汽凝结),低温下会结冰形成冰晶,这些冰晶在管路内流动时会堵塞通道,同时冰块膨胀会直接挤压管路内壁;三是低温会让管路材质(尤其是橡胶管、塑料接头)变得脆硬,韧性下降,原本能承受的轻微震动或压力波动,此时都可能引发开裂。
二、关键预防:从“油、温、护”三方面下功夫
1.选对液压油:低温防护的“基础防线”
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“血液”,选对型号是防冻裂的****步。低温环境下,需更换为低温专用液压油,这类油液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,能有效降低黏度变化幅度。选购时可关注油液的“倾点”指标(倾点越低,低温流动性越好),一般建议选择倾点比当地最低气温低5-10℃的产品。同时,要定期检查油液品质:若发现油液颜色变深、出现浑浊或沉淀物,需及时更换,避免变质油液加剧管路磨损;还要注意加油时做好密封,防止空气中的水汽混入油液。
2.做好预热:让液压系统“缓过劲”再工作
低温下直接启动吊车并满负荷作业,是导致管路冻裂的“高危操作”。正确的做法是启动后先进行预热:首先让发动机怠速运转5-10分钟,带动液压泵缓慢工作,使液压油在管路内低速循环,逐步提升油温;接着操纵吊车各动作(如变幅、伸缩臂),每个动作重复2-3次,且每次动作幅度控制在1/3以内,让油液充分流经所有管路,避免局部管路因油液停滞而结冰;待油温升至20℃以上、各动作无卡顿后,再进入正常作业状态。
3.加强管路防护:给管路“穿好保暖衣”
对暴露在外的液压管路进行保温处理,能直接减少低温对管路的影响。可选用阻燃型保温棉、保温套管等材料包裹管路,尤其要重点防护管路接头、弯曲处(这些部位易因应力集中而开裂);对于露天停放的吊车,可在管路外侧加装电伴热带(需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,避免过载),通过低温自动加热,维持管路温度在冰点以上。此外,作业过程中要避免管路与尖锐物体碰撞,停车后若长时间不使用(超过8小时),可将液压系统中的油液部分回流至油箱,减少管路内油液的滞留量。
三、日常维护:提前排查隐患,避免“小问题变大故障”
除了作业时的防护,日常检查维护也能有效降低冻裂风险。每次作业前,需仔细检查液压管路:看外观是否有老化、裂纹、鼓包,接头是否松动、渗漏;用手触摸管路,感受是否有局部变硬或异常凸起,若发现橡胶管出现硬化、龟裂,需及时更换,不可勉强使用。同时,要定期排放液压油箱底部的积水(一般每周1-2次),避免水分在油箱内积聚后进入管路;作业结束后,尽量将吊车停放在室内或搭建的保温棚内,若只能露天停放,可在管路上方覆盖防水保温布,减少低温和雨雪的直接侵袭。
四、避坑提醒:这些误区要避开
不少操作人员存在“只要加了抗冻油,就不用做其他防护”的误区,实际上抗冻油仅能改善油液流动性,无法解决水分结冰、管路材质变脆的问题,必须配合预热和保温措施;还有人认为“短时间作业不用预热”,但即使作业时间短,低温下油液黏度骤升也会瞬间增加管路压力,同样可能引发开裂。只有将“选油、预热、防护、维护”形成闭环,才能全方位避免液压管路冻裂。
低温作业虽有挑战,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,就能让吊车稳定运行,既保障作业效率,也减少安全风险。做好液压管路的防冻裂防护,也是对设备的长期爱护,能有效延长吊车的使用寿命,降低后期维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