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上海
上海优质鱼苗以创新品种和先进技术为支撑,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活力,开启高效、环保、可持续的发展新篇章。以下从品种创新、技术突破、产业应用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
一、品种创新:上海基因赋能水产种质升级
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通过长期选育,推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鱼苗品种,显著提升养殖效益:
三角帆蚌“申紫1号”
全球****实现紫色珍珠定向培育的品种,采用群体选育与家系选择结合技术,经5代优化而成。
珍珠质深,紫色珍珠产出率近50%,为彩色珍珠产业提供核心种质资源,推动行业从“量”向“质”转型。
团头鲂“浦江2号”
国内****耐低氧水产新品种,通过低氧胁迫下的速生性状选育技术,历经14年攻关。
生长速度提升18.1%,耐低氧能力翻倍,破解传统团头鲂因缺氧导致产量受限的难题。
近3年繁育优质苗种15亿尾,推广面积46万亩,覆盖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长三角地区,成为淡水养殖主力品种。
其他特色品种
新吉富罗非鱼:占据国内罗非鱼养殖60%以上份额,抗病性强、生长快。
“浦江1号”草鱼:国内****草食性鱼类新品种,饲料转化率高,减少养殖污染。
“沪苏1号”草鱼:通过遗传改良提升生长性能,适应高密度养殖模式。
二、技术突破:绿色养殖模式引领行业变革
上海在鱼苗养殖技术上实现多项创新,推动产业向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方向升级:
鳜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
替代传统活饵喂养,降低养殖成本30%以上,减少水源污染和病害传播风险。
技术涵盖驯食配合饲料、专用饲料配制及养殖管理,已在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地推广5000余亩。
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工厂化驯养,使翘嘴鳜驯化率达81.5%,成活率89.4%,突破苗种本地化繁育瓶颈。
****绒螯蟹雌雄分养技术
通过性别分池养殖,提高成活率15%、亩产20%,亩利润增加1500元。
近3年在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推广5万余亩,成为河蟹养殖增效的关键技术。
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
结合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测水质、水温、溶氧量等参数,实现精准投喂和病害预警。
例如,上海****淡水鱼种养殖场利用智能设备,将鱼苗存活率提升至95%以上,减少人工干预成本。
三、产业应用: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赋能
上海优质鱼苗通过“科研机构+企业+养殖户”模式,形成覆盖品种选育、技术推广、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:
企业示范引领
上海****淡水鱼种养殖场:作为浦东大型淡水鱼苗基地,提供黄桑鱼、翘嘴鱼、鳡鱼等20余种优质苗种,年供应量超千万尾,服务范围覆盖长三角及周边省市。
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:聚焦翘嘴鳜、团头鲂等特色品种繁育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养殖户增收。
政策与资金支持
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通过增殖放流项目、技术培训补贴等方式,降低养殖户引入优质苗种的成本。
例如,嘉定区大裕水产养殖场中标2023年增殖放流项目,提供鳙、鲢鱼种逾百万尾,获财政资金47.7万元。
市场反馈与迭代升级
养殖户通过技术指导,实现单产提升和成本下降。例如,采用“浦江2号”团头鲂的养殖户,亩均效益提高20%以上。
科研机构根据市场反馈优化品种,如上海海洋大学持续改良“沪苏1号”草鱼,适应不同水域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