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同亿电气有限公司
资料信息
认证信息
一、核心作用
- 抗震减灾:通过限制风管的位移、控制振动,降低地震时风管脱落、断裂的风险,避免因风管损坏引发二次灾害(如火灾、粉尘泄漏等)。
- 保障系统运行:确保地震后通风、空调系统仍能正常工作,为建筑内人员疏散和救援提供保障。
二、设计标准与规范
- 国内标准:主要依据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(GB 50981),规定抗震设防烈度≥6度的地区,直径≥80mm的风管需设置抗震支架。
- 设计要点:需结合建筑抗震设防类别、风管材质(如镀锌钢板、复合材料)、管径、安装高度等参数,计算支架的间距、抗震力荷载(如水平地震作用)。
三、主要组成部件
- 锚固件:固定在建筑主体结构(如混凝土梁、钢结构)上,常用膨胀螺栓、化学锚栓。
- 抗震连接构件:连接锚固件与风管,多为C型槽钢、抗震斜撑,需具备高强度和抗冲击性。
- 承重吊架:支撑风管重量,通常由吊杆、横担组成。
- 抗震节点配件:如连接件、螺母、垫片等,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。
四、安装要求与间距规定
- 水平风管:
- 抗震设防烈度6-7度时,支架间距≤9米;8-9度时,间距≤6米。
- 风管转弯处、分支处及长度超过18米的直线段,需增设抗震支架。
- 垂直风管:
- 支架间距≤4米,且底部需与地面固定。
- 安装原则:
- 支架应与风管轴向垂直,斜撑角度宜为45°,偏差不超过5°。
- 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需牢固,避免固定在非承重墙体上。
五、材料与抗震性能要求
- 材质:构件多采用Q235B碳钢,表面镀锌(镀锌层厚度≥65μm)或喷涂防腐涂层,以防腐蚀。
- 抗震测试:需通过抗疲劳试验(如模拟地震振动100万次无损坏)、承载力测试,确保在地震荷载下不失效。
六、与传统支架的区别
- 传统支架:仅承担风管重量,无抗震功能;
- 抗震支架:同时承受重力和水平地震力,通过斜撑结构将荷载传递至建筑主体,具备“抗震动+承重”双重功能。
七、应用场景
- 广泛用于医院、商场、地铁、机场等公共建筑,以及高层住宅的通风、空调、防排烟系统。
总结
风管抗震支架是建筑机电抗震的关键环节,需从设计、材料、安装全流程严格遵循规范,以确保在地震中发挥防护作用,保障生命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