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供货总量:
- 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- 所在地:广东 茂名市
吊车出租是不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一份合同看似简单,却可能暗藏玄机。不少人在签署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和工期,却忽略了条款中那些“不起眼”的细节,等到纠纷发生才后悔莫及。今天我们就来梳理几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合同条款,帮你提前避坑。
一、责任划分模糊,出事谁承担?
有些合同在“责任与义务”条款中,对设备故障、操作失误等问题的责任归属描述含糊。比如只写“因乙方原因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”,但什么是“乙方原因”?如果吊车本身存在隐患,是出租方维护不当,还是承租方操作有误?一旦界定不清,双方容易互相推诿。建议在签约前明确列出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形,并约定责任比例。
二、隐藏费用“悄悄”加价
除了明码标价的租金,有些合同会设置“附加费用”条款,例如超时费、燃油补贴、设备清洁费等,但并未注明具体计算方式。例如,“如因施工现场原因导致设备滞留,每小时加收XXX元”——什么是“施工现场原因”?定义模糊就可能成为后期加价的借口。务必要求对方在合同中明确所有费用的计算标准,避免结算时被动。
三、口头承诺不写入合同?当心无效!
出租方为促成合作,可能口头承诺“免费提供操作员”“延长维修保障”等,但这些若未白纸黑字写入合同附件,后期极易扯皮。法律上,口头约定举证困难,合同以书面为准。切记:所有协商一致的内容,无论多琐碎,都应落笔为证。
四、违约条款不对等,一方压力过大
部分合同会设置不对等的违约责任,例如承租方延迟付款需支付高额滞纳金,而出租方若未按时提供设备或设备故障,仅需“酌情补偿”。这种条款可能显失公平。签约时需确保双方权责对等,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应明确合理。
五、争议解决方式藏“门槛”
合同末尾的“争议解决”条款常被忽略。有的会约定“由出租方所在地法院管辖”,如果承租方在异地,维权成本将大幅增加。还有些合同要求“先仲裁后诉讼”,程序复杂、耗时更长。建议选择对双方都便利的解决方式,如项目所在地法院管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