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吊车的日常维护中,发动机冷却液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冷却液不仅能为发动机降温,防止机体过热损坏,还能在低温环境下避免水箱结冰,保护发动机相关部件。若冷却液液位不足或质量下降,可能导致发动机散热不良,引发动力下降、部件磨损加剧甚至发动机报废等严重问题。因此,掌握正确的冷却液液位与质量检查方法,是每一位吊车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必备技能。
一、检查前的准备工作:安全是前提
在开始检查前,必须确保操作安全,避免因高温部件或压力导致烫伤等意外。首先,需将吊车停放在平坦、坚实的地面上,拉紧手刹,关闭发动机,并拔出钥匙,防止检查过程中设备意外启动。其次,发动机运行后冷却液温度极高,且冷却系统内存在压力,因此需等待发动机完全冷却(通常建议关闭发动机后等待12小时,具体可根据环境温度调整),待水箱及管路温度降至常温后再进行检查,避免打开冷却液储液壶或水箱盖时,高温冷却液喷溅造成伤害。
同时,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防护用品,如干净的抹布、手套(建议选择耐温手套),若后续需要补充冷却液,还需提前准备与原车冷却液型号相符的产品(不同类型的冷却液不可混合使用,需严格遵循车辆说明书要求)。
二、冷却液液位检查:三步精准判断
冷却液液位的检查主要通过观察储液壶(膨胀水箱)或水箱的液位标识完成,具体步骤如下:
****步:找到储液壶位置
大多数吊车的发动机冷却液储液壶位于发动机舱内,通常为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质,壶身会标注清晰的标识(如“COOLANT”或“冷却液”字样),部分车型还会在储液壶附近粘贴示意图,方便操作人员识别。若储液壶不明显,可参考吊车的操作维护手册,根据手册中的图示找到准确位置。
第二步:观察液位高度
储液壶上通常会标注两条刻度线,分别为“MAX”(最高液位)和“MIN”(最低液位)。检查时,保持站立姿势与储液壶平齐,通过透明壶身直接观察冷却液液面位置:
若液面在“MAX”与“MIN”之间,说明液位正常,无需补充;
若液面低于“MIN”刻度线,表明冷却液不足,需及时补充;
若液面高于“MAX”刻度线,可能导致冷却系统压力过高,需缓慢释放部分冷却液至正常范围(操作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接触高温部件)。
需注意,部分老旧吊车可能没有单独的储液壶,此时需直接检查水箱(散热器)的液位。打开水箱盖前,务必确认发动机已完全冷却,然后缓慢拧开水箱盖(先拧松一小段,释放内部压力,再完全打开),观察水箱内冷却液是否能没过水箱内部的散热管,若能没过则液位正常,若散热管暴露在外,则需补充冷却液。
三、冷却液质量判断:从外观到状态的全面检查
冷却液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冷却、防锈、防沸性能,即使液位正常,若质量下降,仍需及时更换。判断冷却液质量可通过“看、闻、摸”三个简单方法:
1.看颜色:正常颜色是质量的基础
新的冷却液通常有明确的颜色,常见的有红色、绿色、蓝色等(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冷却液颜色不同,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),且颜色均匀、清澈,无浑浊感。检查时,观察储液壶或水箱内的冷却液颜色:
若颜色保持均匀清澈,与新冷却液颜色相近,说明质量良好;
若颜色明显变浅、发黑、发暗,或出现分层、浑浊现象,表明冷却液已老化,内部添加剂失效,无法有效保护发动机,需及时更换;
若冷却液中出现絮状沉淀、杂质或油花(油花通常为发动机机油渗入,可能是缸垫损坏等故障导致),需立即停止使用,排查故障后更换新的冷却液。
2.闻气味:异常气味提示质量问题
正常的冷却液有轻微的甜味(因含有乙二醇等成分),无刺激性或异味。检查时,可轻轻靠近储液壶口(无需直接接触),闻冷却液的气味:
若气味正常,无异味,说明质量尚可;
若闻到刺鼻的酸味、焦糊味或其他异味,表明冷却液已变质,内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可能产生腐蚀性物质,会对发动机的金属部件造成腐蚀,需立即更换。
3.摸状态:粘稠度与杂质的直观感受
对于没有储液壶、需打开水箱盖检查的情况,可佩戴干净的手套,用手指轻轻蘸取少量冷却液(确保冷却液已完全冷却),感受其状态:
正常的冷却液粘稠度适中,无颗粒感,手指揉搓后无杂质残留;
若感觉冷却液过于稀薄(类似水的质感),说明冷却液浓度不足,可能是长期加水稀释或添加剂流失,其防沸、防冻性能会大幅下降,需检测浓度或直接更换;
若手指揉搓时感觉到颗粒状杂质或粘稠的沉淀物,表明冷却液内杂质过多,会堵塞水箱管路,影响散热效果,需更换冷却液并清洗冷却系统。
四、检查后的注意事项:细节决定维护效果
完成液位与质量检查后,还需注意以下细节,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行:
1.及时补充或更换:若液位不足,需补充与原车型号一致的冷却液(不可用自来水或不同类型的冷却液替代,自来水会产生水垢,不同类型冷却液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反应,损坏冷却系统),补充至“MAX”刻度线下方即可;若质量下降,需彻底排放旧冷却液,清洗冷却系统(可用专用的冷却系统清洗剂),再加入新的冷却液,确保液位符合要求。
2.检查密封性:补充或更换冷却液后,需检查储液壶盖、水箱盖的密封胶圈是否完好,有无老化、裂纹或变形,若密封胶圈损坏,会导致冷却液泄漏或冷却系统压力不足,影响散热效果,需及时更换密封胶圈或盖子。同时,检查冷却液管路(如进出水管、橡胶软管)是否有破损、老化、接口松动等情况,若发现泄漏,需立即修复或更换管路。
3.记录检查结果:每次检查后,需记录检查日期、液位状态、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进行了补充或更换,建立维护档案。定期(建议每月至少检查1次,高温季节或频繁使用时可增加检查频率)对比检查记录,及时发现冷却液的消耗或质量变化规律,提前做好维护准备。
总之,吊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液位与质量检查,是一项简单却关键的日常维护工作。只要遵循“安全****、细致观察、及时处理”的原则,定期检查、规范操作,就能有效保护发动机,减少故障发生,延长吊车的使用寿命,确保作业安全与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