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海大桥防撞护栏吊装作业的收尾阶段,现场清理不仅是“扫尾”,更是保障桥梁后续安全运营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。不同于普通陆地工程,跨海场景下的清理需兼顾设备保护、污染物管控与作业安全,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拆解科学清理流程。
一、先做“分类收纳”:物资与废料有序处置
吊装作业结束后,现场常遗留吊索具、临时支架、护栏边角料等物资,需按“可复用-可回收-需特殊处理”三类划分处置:
1.复用物资规整:吊车配套的钢丝绳、卸扣、吊装夹具等,需先清除表面油污与海沙,检查磨损情况后分类缠绕收纳,标注“已检修”标识存放在防潮防雨的临时仓库,避免海风盐分加速腐蚀;临时支撑用的型钢、脚手架,需逐一拆解并清理连接处的混凝土残渣,确认结构完好后统一堆放,为后续桥梁其他工序备用。
2.可回收废料处理:护栏切割产生的钢材边角料、包装材料(如木板、塑料膜),需集中装袋或装箱,避免零散堆放被海风卷入海中;金属废料需单独分类,联系合规回收单位及时清运,减少现场占用空间的同时降低资源浪费。
3.特殊废料管控:若作业中产生油漆残渣、密封胶废料等化学类废弃物,需使用防渗漏容器密封存放,标注“有害废料”警示标识,严格按照环保要求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处置,严禁随意丢弃污染海水或土壤。
二、聚焦“环境防护”:针对性清理污染物
跨海环境下,海水盐分、油污泄漏、施工粉尘是主要污染隐患,清理需精准发力:
1.油污专项清理:吊车液压系统可能因作业产生微量渗漏,需先用吸油棉覆盖油污区域,吸附后装入密封袋;地面或桥面残留的油污,需用环保型除油剂喷洒擦拭,再用清水冲洗(冲洗水需经临时沉淀池过滤,避免直接排入海中);若油污不慎沾染护栏表面,需用中性清洁剂配合软布擦拭,防止腐蚀护栏涂层。
2.海沙与粉尘清理:海风携带的海沙易堆积在吊车底盘、桥面缝隙中,需用高压吹风机吹扫设备表面及桥面边角,再用扫帚配合簸箕收集海沙,集中装入沙袋(可用于后续临时压重或防护);作业中产生的粉尘,需在无大风时段用雾炮机洒水降尘,避免粉尘扩散影响周边海域空气质量。
3.桥面基础清洁:护栏吊装后的桥面预留孔、连接件缝隙,需用高压水枪冲洗残留的混凝土碎末与灰尘,确保桥面平整清洁,为后续桥面铺装或防护工程打下基础;靠近护栏的排水口需重点清理,防止废料堵塞导致雨水积存,侵蚀桥梁结构。
三、做好“设备养护”:延长吊车使用寿命
吊车作为核心设备,作业后的清洁保养直接影响后续使用效率:
1.外观与底盘清洁: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吊车车身、轮胎及底盘,清除附着的海沙、盐分(冲洗时避开电气元件),再用干布擦干车身,对车门铰链、车窗密封条等易腐蚀部位涂抹防锈润滑剂;吊车驾驶室内部,需清理操作台上的灰尘与杂物,检查空调滤芯是否沾染海沙,必要时更换滤芯防止设备故障。
2.核心部件检查与保养:打开吊车发动机舱,检查机油、液压油液位与油质,若因作业时长较长导致油液浑浊,需及时更换;检查吊车支腿油缸、伸缩臂等关键部位的密封件,清除表面杂物后涂抹专用润滑脂,防止盐分渗入造成密封失效;最后启动吊车,空载运转5-10分钟,观察各系统运行状态,确认无异常后停放至指定区域,并拉好手刹、垫好轮挡。
四、收尾“隐患排查”:不留安全死角
清理的最后一步,需对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排查,消除潜在风险:
1.临时设施拆除:拆除作业区域的警示标识、临时围栏、照明设备等,确认无遗漏后,检查地面是否因设施安装留下孔洞,若有需用混凝土填补平整,避免人员或车辆绊倒;靠近海边的作业平台,需检查护栏是否稳固,防止后续无关人员误入发生坠落风险。
2.桥面安全确认:沿护栏吊装路线逐一检查,确认无工具、废料遗落在护栏缝隙或桥面边缘;若作业中使用过临时电箱,需断开电源并拆除接线,整理电缆线后收回仓库,避免电缆被海水浸泡发生漏电事故。
3.环保合规核查:清理完成后,对作业区域周边海水、土壤进行简易检查(如观察海水是否有油污漂浮、土壤是否有化学残留),确保无污染物遗漏,必要时记录清理过程与结果,留存环保合规凭证。
跨海大桥防撞护栏吊装后的现场清理,是工程“全生命周期”管理的重要一环。从物资分类到环境防护,从设备保养到隐患排查,每一步都需兼顾安全、环保与效率。唯有科学规范的清理流程,才能为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运营筑牢基础,同时守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洁净,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