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库浏览完毕

重新浏览
推荐图库
1 / 1

蓝山县吊车作业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安全事项?

日期:2025-09-27     点击:9    评论:0    查看原图
简介:












    在蓝山县的基建施工、农业物资转运、物流装卸等场景中,吊车作为重要重型设备,其作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。结合蓝山县多山地、丘陵,且部分作业区域可能面临潮湿、多风等环境特点,以下这些关键安全事项需严格遵守,为吊车作业筑牢“安全防线”。
    一、作业前:做好“全流程检查”,杜绝“带病作业”
    1.人员资质核查不可少
    所有参与吊车作业的人员,需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件上岗,且需定期参加安全培训,熟悉所操作吊车的型号、性能及操作规范。岗前需确认操作人员精神状态,避免疲劳、酒后或情绪异常时作业,确保注意力集中。
    2.设备细节检查要全面
    重点检查吊车关键部件:吊钩是否存在裂纹、磨损,钢丝绳是否有断丝、锈蚀、变形,制动系统(行车制动、驻车制动)是否灵敏有效,液压系统有无渗漏,轮胎气压(或履带张紧度)是否符合标准。
    检查仪表与操控系统:确认仪表盘显示正常,转向灯、警示灯、喇叭等信号装置功能完好,操作手柄、踏板反馈顺畅,无卡滞现象。
    核对设备荷载参数:根据作业需求,明确吊车额定起重量,严禁超过荷载范围规划作业,同时需考虑吊物角度、作业半径对实际荷载的影响,提前计算安全起吊重量。
    3.作业场地勘察需细致
    平整场地:蓝山县部分作业区域可能存在山地坡度或松软地面,需提前清理场地杂物,用碎石、钢板等铺垫,确保吊车支腿支撑点地面承载力达标,避免作业中设备倾斜。
    排查周边环境:确认作业半径内无高压电线、通讯线路、树木等障碍物,若需在架空线路附近作业,需保持安全距离(高压线路需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安全范围);同时划定作业警戒区域,设置明显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    二、作业中:严守“操作规范”,避免“违规操作”
    1.起吊操作遵循“稳字诀”
    起吊前需确认吊物捆绑牢固:根据吊物形状、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(如钢丝绳、吊钩、吊网),确保吊点对称、捆绑无松动,避免吊物在起吊过程中倾斜、滑落。
    起吊过程平稳有序:先进行小范围试吊(将吊物吊起离地面1030厘米),检查吊物平衡度、设备受力情况,确认无异常后再缓慢提升;提升、下降、旋转吊臂时速度均匀,避免急刹、急转或突然改变操作方向,防止吊物晃动引发碰撞。
    2.作业半径管理要严格
    严禁在吊车旋转半径内站立、停留或进行其他作业,信号指挥人员需站在操作人员可见且安全的位置,使用标准手势或对讲机传递指令,指令需清晰、统一,避免因指令模糊导致操作失误;若作业中需移动吊车,需先将吊物落地,收起支腿后再缓慢移动,移动过程中观察周边环境,防止碾压障碍物或伤及人员。
    3.特殊工况操作有禁忌
    遇到大风、暴雨、大雾等恶劣天气时,若风力达到规定等级(通常风速超过6级)或能见度低,需立即停止作业,将吊臂收回,停放至安全区域并做好固定;
    夜间作业需保证照明充足:在作业场地、吊物附近、行走路线等处安装临时照明灯,确保操作人员能清晰观察吊物状态、周边环境及信号指令,避免因视线盲区引发事故。
    三、作业后:做好“收尾工作”,保障“设备安全”
    1.设备停放与维护要到位
    作业结束后,将吊车停放在平坦、坚实且无障碍物的场地,收回支腿、吊臂,关闭发动机,检查设备各部件有无损坏或异常磨损,清理设备表面杂物;按照设备维护手册,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润滑、对液压系统更换油液、对制动系统调整间隙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减少故障隐患。
    2.安全记录与总结不可漏
    做好作业安全记录,详细记录当天作业时间、地点、操作内容、设备检查情况及有无异常情况;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总结会,梳理作业中发现的安全问题,分享安全操作经验,不断强化团队安全意识。
    四、人员配合:筑牢“协作防线”,杜绝“沟通漏洞”
    吊车作业需操作人员、信号指挥人员、现场安全员等多方协同,各方需提前明确分工,熟悉彼此职责:安全员需全程巡查作业现场,及时制止违规行为,排查安全隐患;信号指挥人员需与操作人员保持实时沟通,若出现指令传递受阻(如噪音干扰),需立即暂停作业,待沟通恢复后再继续;团队成员之间需相互提醒、相互监督,形成“人人讲安全、事事为安全”的作业氛围。
    吊车作业安全无小事,每一个操作细节、每一次检查确认,都是保障安全的关键。在蓝山县各类作业场景中,唯有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将安全意识贯穿作业全流程,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,为当地建设发展与民生保障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。
打赏
更多>推荐图库
0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