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健康威胁
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I类致癌物,长期接触可能引发鼻咽癌、白血病等恶性肿瘤。
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对甲醛更敏感,可能面临发育障碍、流产、神经系统损伤等风险。
短期健康影响
即使低浓度甲醛(如0.1mg/m³以下)也可能导致眼睛刺痛、喉咙不适、咳嗽、头痛、皮肤过敏等症状。
高浓度甲醛(如0.5mg/m³以上)可能诱发哮喘、支气管炎,甚至肺水肿。
隐蔽性危害
甲醛无色无味,低浓度时难以通过感官察觉,但长期累积会持续损害健康,检测是****科学判断手段。
二、风险防控:避免“叠加污染”与“长期释放”
装修材料的叠加效应
即使使用环保材料(如E0级板材、低甲醛涂料),多种材料同时释放甲醛仍可能导致超标。
例如:一间10㎡的房间,若使用3张E1级板材(国标上限0.124mg/m³),叠加后甲醛浓度可能超标。
甲醛释放周期长
甲醛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夏季高温、冬季密闭或新添家具时可能再次超标。
定期检测可及时发现隐患,避免长期暴露。
特殊场景的高风险
儿童房/孕妇房:儿童呼吸量是成人的2倍,且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,需更严格的标准(建议≤0.07mg/m³)。
出租屋/二手房:前租户或业主可能遗留污染,入住前检测可避免“接盘”健康风险。
新车内饰:车内塑料、皮革、胶水等可能释放甲醛,购车后需通风并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