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库浏览完毕

重新浏览
推荐图库
1 / 1

新房装修除甲醛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

日期:2024-05-13     点击:263    评论:0    查看原图
简介:












新房装修后除甲醛是保障居住健康的关键步骤,需从污染源控制、治理方法选择、过程管理、后期维护四个方面系统规划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:
 
一、污染源控制:从源头减少甲醛释放
核心原则:装修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甲醛释放量,需优先选择低甲醛材料并优化施工方式。
具体操作:
 
板材选择:
优先选用ENF级(甲醛释放量≤0.025mg/m³)或E0级(≤0.05mg/m³)板材,避免使用E1级(≤0.124mg/m³)以下板材。
减少人造板使用面积,例如衣柜背板可用薄板或金属框架替代,降低胶黏剂用量。
涂料与胶黏剂:
墙面涂料选择水性漆(VOC含量≤50g/L)或硅藻泥(需确认无化学粘合剂),避免油性漆。
家具组装使用环保型白乳胶或热熔胶,减少脲醛树脂胶(甲醛释放量大)的使用。
家具选择:
优先选择实木家具或金属框架+环保板材的组合,避免密度板、刨花板等胶合强度高的材料。
新家具进场后,拆除塑料包装膜,促进甲醛挥发。
施工优化:
板材切割后立即用封边条或热熔胶封闭断面,防止甲醛从裸露边缘快速释放。
使用机械固定(如螺丝、卡扣)替代胶黏剂,例如地板采用锁扣式安装,减少胶水用量。
优势:长期有效,成本低,从根源降低污染风险。
风险点:需装修前严格选材,避免被“****”等虚假宣传误导。
 
二、治理方法选择:根据污染程度匹配方案
核心原则:甲醛浓度不同,治理方法需差异化选择,避免单一方法依赖。
具体操作:
 
轻度污染(甲醛≤0.1mg/m³):
通风为主:每日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配合工业风扇加速空气交换。
物理吸附辅助:在衣柜、抽屉等密闭空间放置活性炭(每平方米50-100g),每15天更换一次。
中度污染(0.1mg/m³<甲醛≤0.15mg/m³):
化学分解+通风:委托专业机构喷涂光触媒(二氧化钛)或使用甲醛清除剂(含氨基酸、生物酶),重点处理板材接缝、抽屉内部等区域。
空气净化器辅助:选择甲醛CADR值≥300m³/h的机型,持续运行2-4周。
重度污染(甲醛>0.15mg/m³):
专业治理+持续通风:委托具备CMA资质的治理公司,综合使用高温熏蒸、封闭剂、光触媒等技术,治理后密闭12小时再通风。
延期入住:治理后检测达标前,避免人员长时间停留,尤其是孕妇、儿童等敏感人群。
风险点:
 
避免使用柚子皮、茶叶梗等“偏方”,仅能掩盖异味,无法去除甲醛。
臭氧发生器可能氧化家具表面,产生二次污染,需谨慎使用。
三、过程管理:确保治理效果可追溯
核心原则:治理过程需记录关键数据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效果打折。
具体操作:
 
治理前检测:
委托专业机构使用分光光度法或气相色谱法检测甲醛浓度,明确污染程度。
重点检测衣柜、橱柜、床垫等甲醛释放集中区域。
治理中监督:
要求治理公司出示产品检测报告(如光触媒的紫外线稳定性、甲醛清除剂的腐蚀性测试)。
监督施工过程,确保喷涂均匀、无遗漏,尤其是家具背面、抽屉底部等隐蔽部位。
治理后验收:
治理后7天进行复检,检测前密闭12小时(模拟居住状态),确保甲醛浓度≤0.08mg/m³。
要求治理公司提供CMA检测报告(具备法律效力),而非内部自检数据。
风险点:
 
避免选择“免费检测”的治理公司,可能存在数据造假以推销产品。
治理后立即开窗通风可能影响光触媒固化效果,需按说明书操作。
四、后期维护:防止甲醛反弹
核心原则:甲醛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需长期监测并调整生活习惯。
具体操作:
 
持续通风:
入住后每日开窗通风1-2次,每次15-30分钟,保持空气流通。
夏季使用空调时,每2小时开窗换气10分钟,避免密闭环境甲醛积累。
定期检测:
每半年委托专业机构检测一次甲醛浓度,尤其是新增家具或更换窗帘、地毯后。
自行使用甲醛检测仪(选择标定过的专业设备)监测密闭空间(如衣柜内部)。
湿度控制:
保持室内湿度在40%-60%,避免湿度过高(>70%)加速甲醛释放。
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,尤其在梅雨季节。
生活习惯调整:
新衣物、纺织品使用前充分洗涤,去除部分游离甲醛。
避免在室内吸****或使用劣质塑料制品(如一次性餐具),减少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叠加污染。
风险点:
 
绿植(如绿萝、吊兰)对甲醛的吸收能力有限(1平方米叶片每小时吸收约0.1mg甲醛),不可作为主要治理手段。
活性炭饱和后需及时更换,否则可能二次释放甲醛。
打赏
更多>推荐图库
0相关评论